新赛季CBA联赛已经结束了前十三轮的争夺,各支球队展现出的竞技状态和战略目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差异,联赛格局两极分化的趋势愈发明显。争冠集团与季后赛席位竞争者之间的较量异常激烈,而与此同时,部分球队则似乎早早退出了竞争,将目光投向未来。
从积分榜形势来看,季后赛十二强的轮廓已经相当清晰。传统豪强辽宁本钢和新疆伊力特一马当先,凭借深厚的阵容底蕴和稳定的发挥,牢牢占据第一集团的位置。浙江双雄——浙江稠州金租和浙江东阳光药——以及广东华南虎紧随其后,他们构成了联赛中坚力量,彼此间的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,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。
深圳马可波罗、青岛国信水产等队伍则组成了季后赛区的坚实中后段。这些球队具备不俗的实力,虽然冲击总冠军存在难度,但锁定一个季后赛名额并力争更好排位是他们更为现实的目标。上海久事、北京北汽等队尽管赛季初期经历波折,但随着赛季深入和阵容磨合,正逐渐找回状态,预计将占据季后赛席位。
与上半区的激烈厮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积分榜末段已有约六支球队显现出“摆烂”的迹象。这些球队或因投入有限、阵容实力不济,或因外援选择不力、伤病困扰,开赛至今胜绩寥寥,与其他球队拉开了明显差距。他们的比赛往往缺乏竞争力,战略重心似乎已从争取当下胜利,转向锻炼年轻球员、磨合阵容,并为下赛季争夺更有利的选秀顺位做准备。这种战略性放弃,进一步加剧了联赛强弱分明的态势。
造成这种严重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联赛的薪资结构和外援政策使得财力雄厚、管理成熟的俱乐部能够持续吸引优秀球员,强者恒强。其次,部分中小俱乐部受限于市场与资金,难以进行有效补强,与顶级强队的差距被越拉越大。此外,赛季漫长,一些开局不利的球队很容易早早失去竞争季后赛的希望,从而被迫调整战略目标。
这种格局对于联赛的观赏性和长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。一方面,顶尖强队之间的对话更加精彩,季后赛争夺的悬念和激烈程度有望提升。但另一方面,大量强弱分明的比赛可能降低常规赛的悬念和吸引力,并且不利于整个联盟竞争性的平衡。
总而言之,新赛季CBA的确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。季后赛十二强的席位虽未最终确定,但大致范围已可预见。而多支球队提前进入“摆烂模式”,则成为本赛季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。联赛管理者需要关注这一趋势,思考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促进各队实力的均衡,确保CBA联赛的健康与活力。